企業營運的目的乃係獲取利潤、追求永續。隨著全球化所帶來的商機與危機,企業的獲利空間不斷被壓縮,使得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在分工細膩的微利時代,節流和管控成本的核心使命應是全員的責任,讓成本觀念深紮,培養成本意識屬實重要。外在環境無法控制,但卻可以培養內部人員的成本專業素養,逐層強化成本概念。企業成本管理不是只追求降低成本,而是從成本與效益的對比中尋找成本最小化,建立正確的成本意識/概念,是企業存續與經營的活水。
課程目標
- 暸解成本基本概念及製造成本的計算要領
- 運用成本管理報表資訊及損益兩平分析工具
- 協助管理者執行有效的成本分析與控管
- 學習提升邊際貢獻率及降低成本的具體作法
一、成本會計基本概念
1.成本的定義
2.製造成本的要素
3.直接材料成本的蒐集與計算
4.直接人工成本的蒐集與計算
5製造費用的蒐集與計算
6.產品成本與期間成本的差異
7.成本會計的功能
二、成本的分析與控制
1.製造業成本結構分析與管理重點
2.產品別及客戶別營收與毛利分析
3.生產量與產出率分析
4.存貨庫齡分析與呆滯庫存管理
5.部門費用分析與管理重點
6.成本資訊對經營的影響
7.成本管控的KPI設定
三、損益兩平分析與決策制定
1.損益兩平點是重要經營指標
2.區分變動與固定成本
3.產品邊際貢獻分析
4.負毛利產品是否能銷售
5.特殊訂單的訂價策略
6.要多少營收才能打平
7.設定目標利潤的必要營收
8.增加行銷費用對利潤的影響
四、提升邊際貢獻率的作法
1.行銷面的規劃作法
2.生產面的提升作法
3.研發面的評估作法
五、降低成本的規劃與作法
1.掌握成本管理的方向
2.運用替代料降低材料成本
3.降低採購成本的作法
4.製程改善與成本降低
5.作業流程簡化與E化
6.工作分析與人力盤點
7.五四三原則降低人事費用

事實上,許多專業人士通常已有豐富專業知識、也熟悉簡報架構鋪陳,甚至口語表達方面也算流利,但是帶著滿滿資訊、圖表、數據的簡報上陣後,為何還是會讓人覺得整場簡報好像就是缺少了什麼呢?這個問題通常都是發生在「簡報視覺化」這一個環節,因為簡報者想給的訊息,無法讓底下觀眾「秒懂」。本課程的設計係以視覺化設計角度出發,引導製作出更能抓住觀眾注意力的簡報。


紓解情緒與壓力釋放並不是要逃避問題,而是要讓自己用理性的心態去面對逆境,積極的將其調節與消化。工作與生活中所產生的矛盾及低潮是沒有時間表的,學習提升逆境商數與抗壓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轉換情緒方式與紓解壓力的管道,只要自我管控能力提升,懂得用正向態度去面對低潮,相信不用太⾧的時間您就會發現原來與壓力、情緒平和共處,並沒有那麼難。






此課程之設計從專案的定義、架構、程序、資源、工具與實務運用等面向進行討論,全方位引領參訓人員掌握專案從無到有的核心概念,循序學習專案管理的相關知識與工具技術運用。


供應商評選標準制度的建立,選出符合企業需求的供應商,並透過日後溝通、合作與互信基礎來建立夥伴關係,藉由資訊分享並提升能見度以因應日後瞬息萬變的供需市場變化,冀望企業以time to market的思維來提昇客戶的黏著度和企業自身差異化所創造的競爭力等複合功能。